第0011章 大山的苦

窖藏30年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武林中文网 www.50zw.co,最快更新重启九四最新章节!

    当然,杨学武之所以想让几个小伙伴都去燕京,并不只是上帝视角,觉得可以左右他们的人生。

    他没那么霸道,也没那么厉害。

    这都只是基于给大家更高的起点,更好的未来,这样一个思路。

    前世,二妮和杨学兵、杨丽萍都去了燕京。

    二妮只是考到燕京大学,杨丽萍也只是读燕京医科大学,杨学兵是燕京师范大学。

    猴子去了中州大学,就他跟郭胖去了长安市。

    却也要知晓,猴子去中州,是因为他分数线差了那么一截,并不是他不想去燕京。

    至于他跟郭胖,那就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那可是燕京啊,谁不想去?

    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,做梦都想去那里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都还不用急,离高考还有三个月,就算现在重点补习,也没什么效果。

    说不定到时候,他们几个就又给忘了。

    倒不如到跟前再重点突击,把那些相关题型整理出来,多刷几遍题,那样印象更深。

    而即使考过去之后,他们觉得有什么不对劲,也能用‘运气’两个字搪塞。

    君不见每年高考都有什么猜题胜手,运气好猜对了题,又有什么大不了?

    ‘呼……汪汪~’

    三言两语确定下来复习的事,再休息一会,杨学武就开始整理地上的枯枝。

    平时这个活都是负责后勤的三人做,不过现在他们都去抓兔子,也没必要非的留着。

    分那么细做什么?又不是多做点会掉几斤肉。

    不过这时听着身后传来黑背的叫声,杨学武就知道是三人回来了。

    “老杨老杨,大丰收,大丰收……”

    老远听着郭胖子的喊声,杨学武便扔下手中的枯枝直起身来。

    上来的时候,郭胖子是背了竹篓的,也不是竹子编的,是藤条编的。

    此时杨学武就看到郭胖子捧着藤篓回来,杨学兵和杨丽萍跟在后面,一人手上抓着一只野鸡。

    靠,确实是大丰收,杨学武赶紧拍拍身上的土迎上去。

    “抓了两只野鸡,四只小兔子。大兔子跑了,没抓到。”

    郭胖子一见猴子和杨学武两人围上来,马上就献宝的报告着成果。

    继而把竹篓放下,轻轻揭开盖子。

    杨学武探头过去,四只灰兔,可惜太小,没多少肉。

    两只野鸡倒挺大,那坡上谷子,高粱多,还有个谷场,虫子也多。

    收获是挺大,不过这就有点难办了,五个人,两只野鸡,四只兔子,不好分啊。

    “这兔子太小,得养起来。养肥了,高考前再杀。”

    略作思考,杨学武就决定今天不杀再生火。

    通常大家抓到这些小东西,都是先在地头过过嘴瘾,剩下的才均分。

    可今天这这个情况,怎么也分不均。

    不患寡而患不均,五个人,不一定会因为其中一次多拿一点少拿一点红脸。

    但是如果先例一开,就会无形之中造成隔阂,次数一多就有麻烦。

    往往合伙人就是这样散场的,一次分不均,忍了,结果你把他惯坏了,第二他还想多拿,坏事了。

    “我拿两只兔子吧,留一只让我妈在家养着,跟她做个伴。养到高考前,大家一起吃。”

    完美的解决方案,不是吗?

    多拿一只兔子,但是承诺以后大家一起吃。

    剩下两只兔子两只野鸡,大家自愿分配,只要不是独自一个人拿野鸡,就不会有问题,因为还有另一个人作伴。

    重生一世,四十岁的心理年龄,商场摔打十多年,有些事,杨学武想的很明白。

    不是他喜欢计较,是有时候必须算清楚。

    “行,你拿上两只,我们一人拿一只,我要野鸡,回家还能做个小鸡毛掸子。”

    杨学武话音落下,猴子接话。

    多余的一只兔子,也就杨学武家里能养的住,因为他家就他老妈在。

    如果养到他们四个人家里,绝对活不过三天。

    “我要兔子,虽然小了点,也能炖半锅。”

    兔子明显要比野鸡更金贵点,因为稀少嘛。

    今天运气好,才能逮到一窝小兔,往年一年下来,也待不住二十只。

    荒山野岭,旱的要死,连庄家也养不活,还能活的了兔子?

    想吃鸡肉,家里就养着几十只鸡,所以杨胖子果断选兔子。

    “我要野鸡,我家人多,野鸡肉多。”

    家里九口人,拿着野鸡回去,炖一锅鸡汤,大家都能尝点肉味。

    拿着兔子回去,一人一块都捞不着,杨丽萍选了野鸡。

    “那我就要兔子,带回去让我妹妹养着。”

    杨学兵慢一步,这个时候已经没选择的余地了。

    不过兔子长的块,拿野菜(野草)喂一个月就长肥了,他也不亏。

    “那赶紧捡柴火,时间不早了。”

    分账完毕,皆大欢喜。

    杨学武转身回去从包里掏出两节绳子,帮着把两只野鸡给捆上。

    这要是一会没看好飞了,那可就白搭啦。

    安顿好了小东西,五个人开始捡地上的枯枝。

    杨树枝虽然大多长的笔直,横枝却也是勾勾叉叉。

    不过人多力量大,有半个小时,就已经捆好五捆。

    众人休息一会,吃点干粮,打道回府。

    完全风干的枯枝并没有多少重量,还都是小捆,即使杨丽萍扛起来,也很轻松。

    只是回去的时候,就不能走原路,因为村子背后那个陡坡,他们扛着柴火,根本爬不上去。

    回去必须走另一条路,从这片杨树破的东面直接下沟,顺着沟底往村子的方向走。

    那沟其实就是坡上的水流冲刷出来的渠,也挺宽,还能走牛车。

    别看现在这里旱,杨学武可是听村里的老人说过,老辈里的时候,下大雨还能冲塌山岭。

    想想也是,黄土坡,又不是石头坡,冲塌,滑坡很正常。

    山沟的出口处,就是杨家庄村口的那条大路,直通镇上。

    那这时候杨学武就苦比了,其他四人,都在下村和上村,扛着柴,一口气就能走回去。

    他家在最上面,不停下来休息个四五次,那根本走不回去。

    然而,想一想住在上村的人,每天还得挑水,种地,收庄稼,全得一袋一袋的往上扛。

    苦,是这里的唯一面貌,也是这里的主旋律。

    没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,根本体会不到,那是什么滋味。